2020年四季度河南“奪回”15個優良天
2020年四季度河南“奪回”15個優良天
進入2020年秋冬季,極端不利氣象和污染傳輸頻發。面對異常嚴峻形勢,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及各界力量眾志成城,攻堅克難,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減輕霧霾影響,保護公眾健康。1月7日,在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媒體座談會上,公布了2020年四季度大氣污染防治成效,原本15個污染天向好轉變,我省***終“奪回”了15個空氣質量優良天。座談會上,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大氣環境處處長邵豐收介紹,在污染排放不太多的情況下,大氣環境本身有一定程度的擴散和凈化作用。但大氣環境容量是有限的,容量大小也隨氣候、氣象條件而變化。夏季容量較大,冬季容量就大幅變小了。在靜穩天氣下,容量更是急劇變小。實際的污染物排放量遠超大氣環境容量,導致出現污染天氣。只有污染物排放量少于環境容量,才會徹底消除灰霾發生。“大氣污染防治成效取決于氣象條件、本地污染排放、污染傳輸等三大因素。”邵豐收說,天幫不幫忙,人都得努力,我們不能糾結在氣象條件上,還得立足于污染減排,持續推動綠色發展,這是治霾根本。五項“硬措施”落實減排2020年10月開始的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正是聚焦污染減排開展的,我省持續實施五項“硬措施”,在全省范圍推進污染減排措施落實。“硬措施”之一——精準預報預警。每天對各市、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氣象條件、環境質量級別、主要污染因子、污染濃度和污染等級進行精準預測預報,指導各市按照分級管控有關要求,做好污染減排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硬措施”之二——實施駐廠監督。2020年10月21日至12月30日,省、市、縣、鄉四級駐廠人員共開展四輪次駐廠監督檢查工作,共計進駐4000余家企業,強力推進落后產能淘汰、污染減排、重點排污大戶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督促各地各部門和企業有效落實減排措施,確保限產停產等應急響應措施到位。“硬措施”之三——開展暗訪核查。全省共抽調1000余名執法業務骨干,省生態環境廳抽調聯絡員72人,組成18個暗訪核查組,輪次進駐,無縫銜接,基于駐廠監督發現問題核查、排查,重點核查。“硬措施”之四——突出專項檢查。針對影響空氣質量的突出問題和關鍵環節,開展砂石骨料、燃煤污染、柴油貨車禁限行等專項檢查,各督導組檢查砂石骨料企業3061家,現場檢查860個村,在各省轄市規劃區實施柴油貨車入市管控。“硬措施”之五——強化督導檢查。組成9個督導檢查組300余人,對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進行分市包干督導,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系統統籌協調、監督檢查職能,指導督促各地主動擔當,依法履職。此外,我省還強化與臨近省份聯防聯控。2020年12月9日,我省致函山西省政府請求在重污染天氣期間協助做好晉煤外運通道重型柴油貨車限行。在山西省政府支持下,車流量有了明顯控制,由原來的日均6.69萬輛次,下降至日均0.66萬輛次,降幅達90%左右,大幅降低了柴油貨車污染影響。“目前還不能消除霾天,但如果不管控,污染只會更重。”邵豐收說,開展專項行動以來,減少了污染天,縮短了污染時長,藍天多了,這是可見的成效。與預測預報相比,全省空氣質量實現污染程度大幅降低。據PM2.5專家組統計,2020年10-12月,全省共實現23天污染級別降低(由污染***別向低級別轉變)。其中,“輕、中度污染”轉為“優良天”的共有15天,“中度污染”轉為“輕度污染”的有4.3天,“重度污染”跨級(越過中度)轉為“輕度污染”的有1.4天,“重度污染”轉為“中度污染”的有1.2天。與往年同期相比,全省重污染天數呈現逐年減少趨勢。據環境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0-12月,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范區合計重污染天數65天·市,較2019年同期減少42天·市,較2018年同期減少138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