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組合拳”打贏攻堅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多措并舉取得顯著成效
“家里的空氣凈化器已經幾年不用了。”家住北京的許女士2011年定居北京,這幾年,她深切感受到了北京市空氣質量的變化。藍天白云常駐,是我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以“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約束性指標為例,8項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約束性指標已提前完成。到今年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指標也將完成。這背后,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出的一系列“組合拳”。治污攻堅,完善法治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和嚴懲違法行為是關鍵一招。2013年,被稱作“史上***嚴”的環保法正式實施。此后《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以及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加之之前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嚴格法律制度的出臺,使我國的環境治理法治體系日臻完善。資料顯示,新修訂的環保法實施元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就有11個項目涉及環境資源方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后,這個領域的立法項目增加到18個。在地方層面,截至去年年底,地方性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已達1247件,治理與保***制化進程明顯提速。2015年,陜西省咸陽市環保局將原本20萬元的罰款在79天之后升至1580萬元,成為新環保法實施以及四個配套辦法頒布之后,全國首張“天價罰單”。
為加大打擊環境污染犯罪力度,***高法、***高檢于2017年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是1997年刑法實施以來,***高司法機關就環境污染犯罪第三次專門出臺司法解釋。“兩高”司法解釋實施以來,各級公檢法機關和環保部門依法查處環境污染犯罪,加大懲治力度,有力震懾了違法者,促進了企業守法意識的提升。數據顯示,近3年來,全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呈明顯下降趨勢:今年1月-4月,全國共下達處罰決定書2.8萬份,而2019年上半年,這個數字是6.4萬份。依法治污,我國除了完善立法、嚴格執法之外,同時還著力建立健全了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建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明確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開展自然資源離任審計……一系列制度體系的建立,進一步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治污攻堅有了更加強有力的保障。從國內***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拉開至今,生態補償機制已經拓展到包括空氣質量在內的多個領域。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生態補償財政資金投入已近2000億元,享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縣域數量已達819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和廣東等省市較早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等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企業,全國有28個省(市、區)開展了排污權交易試點,通過市場手段減排污染物。環境經濟政策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推動作用,還體現在環境稅收、環境保險等方面。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同年5月,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草案)》。在綠色金融方面,2019年中國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合計3390.62億元人民幣,發行數量214只,較2018年分別增長26%和48%,約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21.3%。在環境價格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信部下發《關于運用價格手段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鋼鐵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階梯電價政策。在綠色消費方面,十部委出臺《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其中的階梯水價及新能源汽車補貼等多項政策,直接引導、影響著公眾日常的消費行為。從生產到消費,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公眾,環境經濟政策正在多環節、多層面發力。2017年下半年起,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派出28個工作組、500多人深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開展駐點跟蹤研究。經過2000位專家近3年的不懈努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的成因已經摸清,這些科研成果將進一步支撐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借鑒大氣攻關的成功經驗,2018年起,生態環境部組建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并派出專家團隊進行駐點跟蹤研究和技術指導,全方位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除了“***強大腦”的智力支持,更多科技手段也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在全國范圍內,1436個監測點位基本上實現了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的有效監控。在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地區,3000多個小微PM2.5監測站,打開“天眼”,精準識別污染異常高值片區。為實施空氣質量智能精細化管理,各地紛紛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實現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向“內涵型減排”“精細化管理”“科技化支撐”“精準化治理”轉變。除了大氣,水環境的精準治理,也充分將高科技手段運用其中。2020年,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試點地區現場排查工作中,運用了更多無人機遙感航測、無人機紅外熱探測、探地雷達、潛望鏡、管道機器人、快速檢測試劑盒等儀器設備,實現了“空天地一體化”的科技排查大作戰。加強法治建設,強調經濟手段,依靠科技力量,我國在污染治理尤其是大氣環境治理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在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理主任喬伊斯·姆蘇亞對中國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國在應對國內空氣污染方面表現出了***的領導力,在推動自身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同時,也致力于幫助其他國家加強行動力度。中國領跑,激發全球行動來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